联系我们

加盟咨询


负责人:丰华
联系人:吴小姐
联系电话:0571 81729294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8:00-16:45
官方公众号:文体旅产业联盟


专家说|祁述裕:数字化引领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专家说|祁述裕:数字化引领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 来源 : 祁文共赏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21-01-14 * 浏览 : 5


科技进步对文化生产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文化生产领域的革命性变革总是与科技进步息息相关。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两次技术进步引发了文化生产的革命性变化,一次是活字印刷技术发明带来了纸质媒体产业变革,出现了图书出版业、报刊业、广告业、新闻业等新的文化行业;一次是电讯技术带来了视听产业变革,引发电影业、电视业、广播业、唱片业等新业态的崛起。当代社会,信息技术进步带来了文化生产领域的第三次革命性变化,文化产业数字化方兴未艾。

01

数字化为文化产业创新注入新动能

数字化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产业业态。文化产业数字化包括新型数字文化产业的兴起和传统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前者是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为依托形成的新型数字文化产业,包括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乐、短视频、网络音频、网络视频等。后者是文博业、图书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演艺等传统业态正在探索数字化转型,如数字博物馆、数字出版、数字影视等。


数字化丰富了文化产业表现形式。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推动下,文化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势头强劲。字节跳动、哔哩哔哩、喜马拉雅等新型文化企业快速成长,直播、短视频、电竞产业等新兴文化业态层出不穷,直播电商、版权付费、文化众筹等新的文化消费方式不断涌现。以电竞产业为例,随着电子竞技正式成为亚运会项目和为电竞运动员提供身份认证,电竞业人才需求不断扩大,市场消费增长强劲。2020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总计超过10 亿小时的观赛时长,为史上最高。


数字化有力地激发了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各类网络平台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展示才华、从事文化创造活动的机会和场所。如知识型个体可以在知识付费平台卖课程,技能型个体可以在众包网站上接项目,才艺型个体可以成为网红、主播,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等。2015年,网红李子柒开始自拍自导古风美食短视频,目前李子柒在YouTube平台上的粉丝数已经突破1000万,成为首个粉丝破千万的中文创作者。李子柒的爆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乡村田园生活的魅力,也反映出短视频在激发大众文化创造活力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


数字技术丰富了文化消费者的审美体验。在传统审美观念中,观众和作品之间存在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和隔阂。现代艺术更多追求“融入”,强调主体与对象相互渗透。沉浸式艺术就是数字技术与艺术结合形成的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沉浸式艺术让观众在感官或认知上产生代入感和互动性,并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现在,演艺、艺术展览、网络游戏等都通过引入沉浸式艺术,提升观众体验感和互动性。2020年8月—10月,上海举办了《雨屋》大型艺术装置作品展。现场营造了下雨的氛围,观众却不会被淋湿。《雨屋》为参观者提供了独特的与水互动的体验。


数字化助推文化强国建设。随着数字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数字文化产品开始成为文化服务出口主力军。我国网络文学在东南亚、北美、欧洲等区域有广泛的影响力。我国网络游戏已经成为全球市场规模最大、出口产品最多的文化行业。抖音海外版—Tik Tok,在美国多次成为美国App Store和Google Play两个应用商店下载量最高的应用[1]。数字化强化了中国电影的艺术表现力。电影《流浪地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电影在国际科幻电影领域开始占据一席之地。这有力地提升了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

02

数字化促进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打破传统文化市场格局。网络娱乐市场规模正在超越传统娱乐市场规模成为娱乐市场的主体。“十三五”时期,网络自制剧的数量已经超过各卫视频道播放的电视剧数量,网络自制综艺节目也已经超过了全国各卫视制作的综艺节目。早在2016年网络大电影已经超过了国产电影产量。网络文学成为文学创作中最具活力的生力军。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长篇小说每年创作量约800部。目前,每年仅以连载形式发表的网络小说就有数十万部,网络小说总量累计已达2500多万部。网络文学的质量也在不断提升。网络文学已经成为影视IP的主要来源,近年来,收视率排名前十的电视剧绝大多数都改编自网络文学。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文化产业数字化的重点是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以文旅融合为例。利用数字展示技术,VR/AR、全息投影等现代技术,能强化游客的体验感和互动性;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开展文化和旅游精细化服务、智慧化管理、精准化营销,有助于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利用网络新媒体,能拓宽旅游消费反馈渠道;数字艺术、交互体验、观演互动、智能演艺等领域的内容研发和装备提升,能拓展旅游项目,增加旅游服务内容。


创新文化消费方式。随着各类技术不断被应用于文化生产,文化消费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是文化消费的社交属性凸显。以移动游戏为例,腾讯成为全球第一手游发行商的重要原因,就是整合了社交网络与游戏平台。通过游戏账号与QQ和微信的绑定,实现社交导流和线下游戏社交场景的出现。二是文化消费的社群特征明显。文化消费者通常以共同的兴趣集结在一起,通过社群化消费的方式建立情感联系和信息沟通,以此满足归属感和身份认同。如“粉丝经济”就是以偶像明星和明星产品为核心的文化消费模式。三是更加注重体验式互动式文化消费。与传统文化消费的单向性不同,时下流行的“弹幕文化”可以看出人们在文化消费过程中越来越注重话题分享和交流。此外,互动短视频、互动影视剧、互动小说等文化产品的出现,也反映出文化生产的权力逐渐转移到消费大众手中,消费者通过参与内容制作,引导内容生产符合其自身偏好,创造了共创式互动文化生产和消费形态。


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文化产业数字化推动着文化生产、消费、传播线上和线下的结合,实体与虚拟的结合。以数字敦煌为例。为满足公众足不出户游览敦煌的需求,敦煌研究院建立了数字敦煌网络系统。该系统包括敦煌石窟数字媒体阐释体验、网络动漫节目、莫高窟移动导览、二维码图文系统、自媒体平台、移动互联网微网站等网络系统,为公众提供了全方位的数字游览体验。为推动云南旅游业转型升级,腾讯和云南省共同打造了“一部手机游云南”的全域旅游智慧工程。“一部手机游云南”软件集合了AR导航、360°视觉效果等手机软件高科技旅游指南。游客只要在5G网络覆盖范围内,就可以通过手机一键订单、一码通行、一键投诉,享受全程服务。比如,游客可在手机上远程看景点24小时直播。到达景区后,可在手机上扫码购票、刷脸快速入园。该软件还可帮助游客规划行程、查找厕所、智能订车位、无卡乘坐本地公共交通等。遇到困难和问题,可以一键求助和投诉。

03

数字化时代文化产业大有可为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文化产业前景广阔。


1. 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产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文化产业数字化的基础性工作。


1)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服务和应用体系。通过对传统文化内容的采集和标注,对已建成的数据库进行标准化处理和储存,形成数据库。再通过开发数据,形成文化产品。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将有力地推动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利用。


(2)发展超高清视频产业,以技术创新引领超高清美学。超高清视频是指分辨率在4K以上的视频,画面精细程度可以提升4倍、16倍甚至更高,观众可以看到层次丰富、更加清晰的画面,享受到更具感染力和沉浸感的新体验。超高清视频将成为最先落地的5G应用。这也意味着中国数字电视将率先在世界上实现4K全面普及。


(3)推进智慧文旅设备及应用开发。推动全国所有4A级景区实现免费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投诉受理等功能全覆盖。


2.推进信息技术前沿的市场化应用


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前沿的市场化应用是文化产业数字化的重点内容。


(1)云游戏。随着5G商用的加速落地,云游戏将成为网络游戏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正在重塑游戏产业链。云游戏是一种在云端服务器上运行游戏、玩家无需本地安装的游戏模式。云游戏摆脱了对硬件的依赖,用户不用购买高性能的计算机就可以得到更高的画质。


(2)人机共创。“文化产业+人工智能”融合程度越来越深。在网络新闻、文学等图文内容的创作与编辑方面,腾讯新闻的写稿机器人“dreamwriter”、 “微软小冰”及中国地震台网机器人等都先后将AI应用于新闻报道。在音乐领域,人工智能参与到题材选择、初步生成、编曲、声音合成等各种环节。在影视领域,人工智能模型可以自动将因光线过少引起的瑕疵纠正成光线饱满而自然的图像。


今年10月27日,由传茂文化公司和创新工场合作,启动了华语科幻AI人机共创写作实验项目《共生纪》,首次进行AI人机共创写作实验,这标志着人工智能(AI)进入小说写作领域。其中,由中外著名高校的大学生联合开发的创新项目“AI 科幻世界”尤其引人注目。该项目是一种智能写作工具,输入写作风格、故事背景、角色列表等关键部分之后,机器便可以自动生成出文本。


目前,“AI 科幻世界”已经可以输出语法通顺、具有相当文学表现能力的段落。如具有科幻风格的叙事段落:


“我觉得自己是一只被人从坟墓里面拉出来的兔子。一个声音叫道:你在这里干什么?我抬起头,看见一个巨大的,浑身透明的身影,正站在我的头顶上方。我知道这只是幻觉。因为在这个空间里,不可能有另外一个人。”


(3)区块链版权服务。在数字时代,海量文化产品和低廉的盗版成本,使得版权保护任务更加艰巨和复杂。区块链为数字时代版权保护提供了解决方案。区块链技术在数字版权领域,针对数字内容的确权、用权、维权、交易等问题,通过数字版权登记、智能交易、侵权监测等功能,形成了完整的数字版权保护生态体系,确保数字版权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3.加速传统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以影视业为例。与国际影视强国相比,目前中国影视业工业化、科技化水平还不高,还存在着影视业尚未实现数字化互通,影视企业在生产流程和科技应用上各自为阵,缺乏协作,核心软件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十四五”时期随着影视工业化进程加速,技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国内科技企业加大对影视数字软件的开发力度,可以预计,我国影视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将大大加快。


4.加大文化制造领域新设备、新材料的研发应用


北京文化创意大赛是一项支持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的全国性赛事。今年,获得第五届北京文化创意大赛一等奖的是广州拿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运用碳纤材料及一体成型技术开发的吉他。这款新型吉他具有音质好、重量轻,价格便宜等特点,畅销国内外。随着VR/AR、裸眼3D、全息投影、交互投影等技术的发展,文化体验装备正在不断升级,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如,在交互体验设备方面,推出了空间裸眼虚拟显示器,用户无需佩戴任何设备,通过眼动追踪技术就可以渲染逼真的3D对象;在新一代投影设备方面,运用全息投影、投影映射、多媒体设备打造定制化、沉浸式夜游体验;在智能演出设备方面,无人机灯光表演秀,数百架无人机通过控制,在浩瀚的夜空中组成千姿百态、赏心悦目的图案;在传播领域,人工智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精准地向用户推荐文化产品,适时调整传播内容和策略,提升用户服务体验。

作者

祁述裕: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创新工程首席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兼任国家发改委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文化和旅游部“十三五”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文旅部文化产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兼职研究员,武汉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家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文化创意产业》执行编委,北京观恒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